kaiyun之前这些产品已经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出口了,印度感受到了什么叫离开中国产业链的确没办法自己活,印度农业化肥有30%由中国进口,印度的汽车零件制造需要中国稀土,印度的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需要潜盾机。
稀土到处都有,但中国掌控全球91%稀土精炼量,这份技术全球独一份,而且是有很高的产业壁垒的;而印度本土稀土加工技术连“镨钕分离”都搞不定,这些年只有依靠中国。
所以印度工业有严重的中国稀土依赖症,稀土用量本身其实不大,但就像是盐一样,不吃,那就真不行。
但今年7月的时候,塔塔、马鲁蒂铃木停产,因为整个印度的稀土永磁体库存已经告急。
以至于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和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集体给莫迪发了信,要求政府赶快和中国进行协商。
化肥本身的技术难度不高,全球很多国家都能造,但印度用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印度30%的化肥依靠中国出口(每年进口中国360万吨),还有80%的特种化肥只能从中国买。
2025年初,由于印度多次在国际舞台上乱表现自己的强硬,我们暂停了出口,虽然6月咱们放松了禁令,但印度尿素缺口依然飙升到快200万吨,价格涨了51%。
结果就是,一些印度农民用牛粪堆肥kaiyun官方,一些印度媒体也开始说,「印度人吃不饱饭,是中国害的」……
2020年,印度曾经花大力气从中国买了盾构机,想要自己逆向研发,结果发现拆解了以后自己完全不会组装。
于是印度为了所谓的「减少中国制造」,从德国进口,买回来发现德国盾构机只是贴了德国人的牌子,实际上还是Made in China。
最后没办法,印度只有老老实实的购买,并且老老实实的用中国工程师来做维护。
比如铁建重工就为孟买沿海公路隧道专门定制了盾构机,直径12.19米,整机长度80米,总重量2300吨。
结果很直白,印度总投资129亿美元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直接就停工了,你最复杂的海底隧道段有21公里,没中国盾构机,就只有停着。
举个例子,稀土,印度企业就把中国稀土以民用的借口转手卖给美国,被我们发现了。
印度人买大宗机械经常拖欠尾款,德国人吃过亏,我们也被赖过账。现在很多国内企业和印度打交道都学聪明了,印度人的预付款就是全款,在印度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所以一定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还有个神奇的一点,就是莫迪一直在喊「印度自研」,对外国产品经常是各种限制。
结果中国停止出口这些商品才一年多,印度现在就受不了了,甚至开始主动帮中国做承诺了。
尤其是现在美国给印度加税了那么多,印度开始主动的向中国靠拢,莫迪8月底还要去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这都是印度重回正轨的一些表现。
我觉得莫迪需要的是积极调整心态,看看和中国保持良好经贸关系的国家都取得了多少的经济发展,而不是一直沉浸在「印度是强国」的幻想里面。
也许有一天,印度真的会成为强国,不过那绝对不是和中国瞪眼换来的,一定是和中国一起携手发展达到的。
当然我觉得有一点我们也要小心,化肥和稀土还好说,盾构机,千万不能让印度用在中印边界地带。